献血与评优挂钩,“自愿”还有多少真实成分?******
据1月10日红星新闻报道,近日,为缓解血液库存下降的压力,不少城市组织起流动献血站点进入街道社区等活动。辽宁大连某中学下发了一则号召教师献血的通知,其中提到“献血者在学校评职、评优、评先中同等条件予以优先考虑”。这种将自愿献血与评优评先挂钩的行为引发舆论关注。目前,校方表示考虑不周,已撤回通知。
血液库存不足,一直困扰着不少地方。由于疫情影响,各地血液库存告急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,急需拓展献血人群和调动社会献血积极性。正因此,很多地方都在组织献血活动,其中不乏一些激励举措,这背后的善意值得肯定。
然而,不是所有激励措施都值得倡导。将教师献血与评优评先挂钩,表面上看,是一种激励,但如此措施的公平性值得商榷。毕竟,能否献血不只取决于意愿,还受到身体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,如有的人患有不宜献血的疾病等。
应该明确的是,献血与教师能力素质并无关联,教师评定职称、评优的主要依据应当是其教学能力和水平,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一些条件不应被包括在内。也就是说,激励人们献血应当避开职业评价。
根据我国献血法的规定,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。这一法律条款向社会传递出的明确信息是:献血是自愿的,不能强制。报道显示,上述学校所在区下发的《关于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无偿献血的通知》中明确,“本次献血工作纳入各部门、单位工作实绩考核”“每个单位参与献血人数不低于在岗人数10%,每人献血量不少于200ml”。如此做法显然会折损“自愿”的真实性和成色,也容易导致一些学校在落实相关工作时乱作为。
激励献血,既要调动公众的积极性、尊重献血者、呵护公益爱心,也要强调自愿、保证公平。比如,要落实好献血者自己及近亲属用血的优惠政策,简化免费用血的手续,充分体现公益互助的特质;单位或行业组织献血可以给予职工一定的营养补贴,适当安排职工休假休息等;政府层面可以给予某些符合条件的献血者一定的礼遇,如授予道德模范称号等。
鼓励民众定期自愿无偿献血是一项长期工程,切忌用力过猛。(工人日报 木须虫)
约翰逊将撰写回忆录,讲述在唐宁街担任首相的经历******
中新网1月17日电 据路透社16日报道,英国前首相鲍里斯·约翰逊与哈珀·柯林斯出版集团达成协议,将撰写一本回忆录,讲述他在英国近代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时期内,在唐宁街担任首相的经历。
- 资料图:英国前首相约翰逊。
据报道,哈珀·柯林斯16日表示,已与约翰逊签署一项出版协议,但没有透露他将获得多少报酬或该书何时出版的任何细节。
据悉,约翰逊在任期间经历了包括英国脱离欧盟、新冠大流行、俄乌局势等重大事件。
柯林斯出版社总监阿拉贝拉·派克称其将成为“独一无二的回忆录”。“我期待着与约翰逊合作,因为他在英国近期发生的一些最重大事件中担任独特的角色,他将撰写其任首相期间的经历。”派克说。
自卸任以来,约翰逊为保险公司和区块链投资者等进行了4次演讲,共赚取了超过100万英镑的收入。
长期以来,人们普遍预计约翰逊在卸任后将恢复他的写作生涯并加入演讲圈。他在2016年曾出版过一本传记《丘吉尔的精神:一个人如何改变历史》。此外,他在成为首相之前同意撰写一本关于威廉·莎士比亚的书。
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